點到為止 NEW CULTURE VIEW規範“老師”稱呼是個偽命題來源:新文化報 - 新文化網
    10日是我國第30個教師節。老師的內涵,正隨著時代變化而變遷。一位叫“雪山風光”的網友,通過中國政府網的“我向總理說句話”欄目建議:規範使用“老師”這一稱呼,以免被濫用。他擔心亂用“老師”稱呼,會毀掉教師的職業尊稱(據9月9日《成都商報》)。
    隨著時代變化,“老師”如今確有進一步泛化的傾向。凡有點名氣甚至沒名氣的人,在公眾場合都被稱為“老師”;年輕人或資歷淺的人,在稱呼比他們年長或資深的人時,也常會選用“老師”這個稱謂。有媒體曾搞過一個小調查,共回收有效問卷100份,其中97人有被稱為“老師”的經歷,可見“老師”的使用頻率確實較高。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?“老師”這個稱呼,從古至今都並不是一個專屬名詞。
    事實上,“老師”在非教育領域的使用頻率如此之高,要麼因為找不出其他適合稱呼,要麼因為顯得更為尊敬,總之,是為表達尊敬或者客氣,不失禮地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敬。即使被稱為“老師”的人再多,也是良好社會風尚的體現,怎麼會把教師這個職業貶低?認為“老師”這個稱呼被濫用,會毀掉教師的職業尊稱,其實是一種想當然的過度聯想。人們並未糊塗地以為,此“老師”就是彼“老師”。
    正如“巴蜀鬼才”魏明倫所說,語言本身就是一條流動變化的“河流”。像“老大”一詞,最早僅限於家庭內部的長子或黑社會,現在到處都是“老大”;“老總”過去是指當兵的,據說士兵都可稱“老總”,後來發展到稱呼總工程師,現在“老總”跟商業人士才扯得上關係;還有“先生”,本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,後來在交際場中,大家對老成的人都大多尊稱為“先生”,現在男性似乎都可被稱為“先生”了。
    擔心“老師”稱謂被泛化,可能導致教師職業被褻瀆,進而呼籲規範使用“老師”這一稱呼,是號錯了脈、開錯了藥。褻瀆教師職業,導致從業教師自豪感下降的,並不是“老師”這一稱謂的泛化,而是“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”的“老師”精神的失落,比如體罰學生、有償家教、收受禮品、性侵學生等。與其呼籲規範使用“老師”稱呼,不如呼籲“老師”精神回歸,愛惜“老師”的羽毛。
    何勇海  (原標題:規範“老師”稱呼是個偽命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g02cgdz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